你喜歡提問嗎? 你對問題的態度是什麼?
最好沒有問題來煩我!還是覺得問號或許可以提供不同的思考脈絡?
其實許多好的概念、想法、創意,都是從問題延伸而來的。提問會引發思考,讓我們去重新看看自己的邏輯,刺激大腦脫離原本的架構,讓你用不一樣的路徑想一想,有時靈感和領悟就會被引發出現。
這集節目中我分享幾個有意思的問題,挺適合年未年始的這個時候,像是年終整理,在整年努力奔波揚起的塵土落下,拍拍身上的灰塵,看看現在的狀態。
在計劃未來前,先問自己這些問題吧。節目中主要有三個提問,也會聊到我想要邀請你思考的點以及其他反思,希望也為你帶來開心前進的靈感。
如果你常聽這個節目,或是曾經預約我的諮詢,可能會發現我很常提出問題。
以前我也曾在陷入低潮的時候自問,我到底有什麼問題? 誰來把我給修好?!
那時我就持續自問自答,我有什麼問題嗎? 沒錯,我有這些那些問題,不足的、待解決的地方,這表示我不OK嗎? 有問題就代表不好嗎?
寫到這裡忽然就鬆開了。誰沒有問題,有問題不是很好嗎!
我其實是習慣解決問題的。我一直以來的工作範疇,不論是品牌行銷、設計還是身心靈的顧問諮詢,都是在解決問題,或是,提出能促進解決方案生成的問題。
有了這份明白,我對問題這兩個字,就不再排斥抗拒了,而這是我之前沒發現到的,對於問題隱約帶著排斥。
我很欣賞會問問題,能提出好問題的人。多半東方人在學校裡從小就不太習慣提問,在會議中也是,但是,提問是很重要的。在面試時,在最後的提問環節,也就是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呢? 通常對我用人的決定也起了一定比例的作用。
我原本也是害羞舉手發問的小朋友。現在的我也不會自稱很會問問題,我只是明白提問的重要以及效益,也習慣運用它。
許多好的概念、想法、創意,都是從問題延伸而來的。提問會引發思考,引發你不那麼快地,依循既定的邏輯路徑,不假思索的設定。
問題能讓我們去重新看看自己的邏輯,也刺激大腦脫離原本的架構。某個工作習以為常像是自動駕駛了,問題像是英文文法的疑問句、倒裝句,讓你不得不在腦中重組反思,用不一樣的路徑想一想。有時靈感和領悟就會被引發出現。
在浴光之路課程中,有個環節是運用光的工具與提問,透過夥伴練習幫助彼此對詢問的問題,得到了解於心的收穫。而透過這份明白,也就立即進入接納,放下抗拒。在這個層次上,得到的不是透過頭腦,而是能量與全面智力在運作。
如果你像我之前提到的一樣,曾經懷疑人生,內在抓狂自問,天啊我到底有什麼問題? 我想跟你說,你沒有問題,你本來就是完好無缺的,我們都是。我們只是需要轉換一下,看待自己的方法,與面對問題的態度。
問題有兩個層面,用英文來講比較容易懂。一個是Question,一個是Problem。Problem需要修理和改良,但Question不用。
在Question的層面,有問題蠻好的啊,創意的解決方案通常都是從問對問題來的。
我到底有什麼問題? 的「問題」是Problem。這裡先要調整一下的,是關於你對自己的認知。先不要把自己設定為有問題,或是壞了要修好。
你沒有問題,問題的出現只是在幫助你更加地瞭解自己,幫助你找到屬於你的解決方案,把阻塞的回路疏通。甚至促使你能夠進一步地,向與你有類似問題的人提供指引,幫助他找到自己的解答。
今天我想分享幾個有意思的問題,我們一起來用這些問題自問反思一下。

1.如果錢不是問題,你每天會做些什麼?
可以想想,一直想去的地方,思考一下你每天、每個星期會想做的事,讓你樂此不疲的事。一直想精進想學會的東西,還有你的bucket list,此生必去必做清單。
這個問題除了讓你瞭解,你的理想生活是什麼樣的,你有沒有正在實現的路上,有什麼是其實你可以放下的,因為並不在你的理想生活中。
或是,有什麼是,你可以現在就進行的。
然後,你可以來算一下,這樣的生活會花你多少錢? 來計算你的理想收入。也幫助你瞭解,為了讓這不只是夢想,而是你實際的體驗。
你需要多少錢? 每月多少收入? 當然不只是錢,還有其他種種資源、人脈、能力、技術、體力…去找到實現的方法,去實現它。
或許你會從錢不重要,夠用就好的想法裡清醒,積極理財也不一定。也或許你會發現,你以為不太可能的理想生活,其實是有可能實現的。
2.你一直拖延不做的事是什麼? 為什麼?
那些有可能是你老說想做,卻因為什麼原因而一直沒做的事。去瞭解真正的原因。也有可能是你討厭而總是設法逃避的事。
那麼,去瞭解,這事一定要做嗎? 一定要你做嗎? 能不能委託交辦給別人? 是你覺得「應該」,所以逼自己去做嗎? 還是這是你想面對並穿越的經驗與挑戰? 你想這麼做是因為恐懼,還是因為真心想要?
這個提問的重點,不在於檢討自己有沒有恆心和毅力,也不是要你再找出幾個逃避的說服自己的理由,重點在於瞭解你為什麼抗拒?
不論抗拒的原因是什麼,我們都一樣,有很大的比例,根本的原因,是因為恐懼。
可能是因為擔心做不來,做不好,索性就不開始。或是擔心別人的看法,害怕因此不接受,不被愛。
當你認出原因,就開始正視恐懼,不再任由它操控,為你做決定。反過來去做情緒的主人,設法減低它的影響。
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好好想一想,它能幫助你開始行動,或是直接從待辦事項或年度計劃裡摃掉,因為也許你會發現它根本不重要。
就算得出的結論只是因為過程繁鎖而你怕麻煩,也很好啊,別停在這裡。
先把完美放一邊,想想最簡單的方法,如果這件事很簡單就可以做得到的話,如果這件事沒有你想得這麼複雜的話,可以怎麼做呢? 想想怎樣可以減化流程,你一定會有收穫的。
3.你還有多久可以活?
我想邀請你思考的是,你的生命是向著死亡走去,還是朝當下生活的深度走去?
這是一個選擇,而你可以看看你真的在做的,是不是和你以為的一樣呢?
如果一個中長期的計劃需要五年來耕耘養成,以一般平均壽命來看,每五年為一個單位,你有多少個五年可以運用呢?
我不知道八十後的我還有多少體力,估且以八十來計算,那麼我還有六個五年。如果你比我年輕,頂多再加個2~4個區間。是不是比你想像中的少很多!
給這幾個五年一個主題吧,你一生想做的事,應該超過這個數字吧!
那個口中常說的「將來有一天」可以就是今天。現在就可以向自己承諾,好好過想過的生活,好好說想說的話,勇敢去嘗試、去體驗,好好對待遇見的人。
今天分享這三個提問,都挺適合年未年始的這個時候,像是年終整理,在整年努力奔波揚起的塵土落下,拍拍身上的灰塵,看看現在的狀態,看看心裡真實的模樣。
在計劃未來前,先問自己這些問題吧!
如果需要支持,歡迎預約 《2023宇宙家書》、《願景顯化》的教練面談。在創造源頭的能量支持下,從未來的視角往回看,看見可能經歷的路程與實現的任務,提醒有哪些需要面對與清理的主題,哪些需要預做準備與學習的機會。消融那些阻擋你的限制想法和恐懼。
7月 阿卡莎脈輪花卡療癒師訓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