購物車

關閉
尚未選購任何商品。

內在力量

養成內外富足的底氣

 

底氣是如何養成的呢?如果年少時候沒有富爸爸的觀點,現在更是要富養自己。這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內在力量。

 

最近發現,孟子是知識付費的先驅

最近看到樊登說書的樊登他自己的書,書名叫《底氣》,我被它吸引是因為孟子。

 

如果我們說孔子是當年B2C的代表,那麼孟子,可是B2B的代表啊!孔子當年面對的,想要影響的,是普羅大眾;而孟子面對的,則是國家元首、達官貴人 AKA家族企業代表之類。

 

他要把他的理念推銷給他們,為的是整個社稷國家的安康。

 

他也可謂是很早期的知識付費的先驅,只要一個人能為別人的生活帶來好的轉變,就值得收費,他也這麼教導學生。

 

有次學生問他,我們怎麼好意思,一天到晚被達官貴人們請去坐客白吃白喝,這樣好嗎?

 

孟子就說,如果是不符合道義的,即使給我一碗飯我都不收,但只要是合乎道義的,就算像是舜從堯那裡接受整個天下,也不過份。言下之意是,他是很明白自己的價值的。只要一個人的知識、經驗與智慧,能為別人帶來好的影響和轉變,當然值得受到款待。

 

大家應都聽過孟子的浩然之氣。

 

典故來自他的學生公孫丑問他擅長什麼?

 

孟子說了兩項:「知言」、「善養浩然之氣」。善於藉由別人的言語去了解這個人的觀點和狀態,也善於培養自己的浩然正氣。

 

突然覺得,孟子可能也是個很好的事業教練!他知道從一個人說出的話語中,能觀察出他的想法,想法會影響他的行為,行為會形成習慣,而固著的習慣,通常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。

 

 

浩然之氣怎麼養成的

 

我比較好奇的是,孟子主張的浩然之氣,到底是怎麼養成的呢?

 

他的說法是,這要回到人的本心和本性。發揮善良的本心,便能發現本性,順著你的心性,便能知曉天命,順應天道。

 

所以養浩然之氣,必需存心養性。不然很有可能繼續被慣性牽著走,依慣性行事,而不是依本心而行。也很有可能會過著不由自主的生活,依集體意識而選擇追求的目標,而不向內探尋靈魂本來的願景。

 

社會集體意識定義的幸福與成功的價值觀點,並不見得符合你靈魂期望的人生意義;那些阻礙你達成夢想、阻礙你成長前進的慣性,也並不會把你帶到新的領域。

 

 

內在的富足的修養

我想,放下對外在的追求,回到內在修養心性,在養的其實是我們內在的富足。

如果年少時候沒有富爸爸的觀點,現在更是要富養自己。這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內在力量。

 

說說我的理解,我認為氣的養成,和瑜伽以及靈性的修養是相通的。

 

必需回到自身的中軸。

 

中軸不僅是指脊椎。人體的脈輪、與天地的連結,都在這條中軸上。包含了看得見的物質體,也包含了看不見的精微體。

 

中軸甚至包含了你的價值觀,你對於什麼是對的,什麼是錯的觀點。你看見了,也願意持守,不會輕易被外界言論風向拉走,但同時也保持在學習成長中修正認知的彈性。

 

不論以什麼方式修養心性,目的都在幫助我們看見並且看清自己。知道自己正在朝向理想的方向走,看見自己正在做的,是有價值的事。看見面前的阻礙,能夠反思如何從內在做出改變。

 

於是你會腰杆直,行事正,有勇氣去經驗探索沒經歷過,但你非常好奇的未知。願意放下對自己早已不再有助益的慣性與限制,邁向不一樣的人生。而這些歷程中的收穫,也都會回來滋養你的氣場,成為你的底氣。

 

 

 

天生天養的意義

有次聊天,Litara跟我說,妳啊,就天生天養。之前有熟悉印度占星的朋友幫我看盤,她也說了類似的話。

 

當時我不太清楚天生天養的意思,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好命體質,但我很明白我的人生,是靠著天地眾人的善意與恩典成就的。

 

我很喜歡「養」這個動詞,因為養,必須先弄清什麼適合,就像養植物,要知道它需要多少日照,適合放在室內還是戶外,什麼土壤及排水性適合生長。如果過度關心,一廂情願地給太多自以為它需要的,比如一直澆水,反而適得其反。

 

對自己來說也是的,培養、滋養,不是一昧地拼命努力,而是給你的身體和心靈,它所需要的。

 

突然也明白了,天生天養的意思。

 

天生天養並不是消極的不作為,只祈求神明庇𧙗,和宇宙下訂單,就什麼都不用做了,誤信別人的話術,以為只要抱持著信心和信任,就能「操作」所謂的「顯化」法則。

 

天生天養是要回到中軸,在日常生活與職業、事業中,修養心性。會日漸發覺,生命中的一切,都是來助益自己,推動自己的。

 

原來,我們真的是被天地滋養栽培而成長的,我們也是天地之氣的一部份,在天地之氣的流動中,養成自己的浩然之氣。

 

在自身的能量場飽滿俱足時,也加入天地的流動中,加入這滋養的整體運作中。不單單只是獨善其身,同時也願意影響、滋養身邊的人,擴及更多群體。這樣的人,我相信你會發現,自己愈來愈有福氣,愈來愈好運。

 

 

 

氣場豐足於是自信從容

底氣,不僅來自於對自己價值的認知,也是對外在挑戰的從容應對,氣場豐足於是自信從容。

 

這樣的態度,讓我們在生活與事業中站穩腳跟,面對困難的時候,帶領自己去尋找資源與方法。我們的底氣正源自於深刻的自我了解和持續的內在修煉。

 

當我們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生活,安住於自己的本質與心性,找到自己的價值,並持續優化它,運用它來讓更多人受益,加入天地的流動,那麼,生命自然會以更豐盛的姿態回應我們。我們也會感受到來自天地的滋養與祝福。

 

喜歡今天和你聊的內容嗎?歡迎來信和我分享你的想法。

 

訂閱靈感電子報,每月接收幫助你綻放豐盛的靈感真心話!